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

2 概說白銀


(silver),拉丁原名為Argentum,化學符號Ag,原子序數47
金的硬度為2.5,熔點1064.43℃ ,沸點2808℃ ,密度19.30g/cm3
銀的硬度為2.5,熔點  961.93℃ ,沸點2213℃ ,密度10.49g/cm3

銀本身屬於貴重金屬,是人類文明史上最早、也最常被當作貨幣來使用的金屬。同時,銀具有極
優異的導電性、導熱性和反光能力,因此用於多種工業用途,包括電池、攝影、鏡面、電子科技產品、醫療設備等,因此銀亦具有工業金屬的特性。



貴重金屬:金Au、銀Ag(俗稱白銀)、鉑Platnum(俗稱白金)、鈀Palladium
工業金屬:銅、鐵、鋅、鉛。



 白銀歷史
銀錠(silver ingots)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古希臘,就被用作為貨幣使用,是最早被用作為「錢」的金屬。雅典帝國使用的銀幣silver tetradrachm,就是當時地中海貿易的「國際標準」。除了希臘,波希米亞、西班牙、印度、英國、德國、美國也都曾以白銀作為貨幣很長一段時間。
中國長期以來即屬銀本位國家,直接使用用白銀作為錢幣,或作為貨幣發行基礎。銀錠的使用可遠溯至漢朝。在元代,銀錠被製成像船或鞋的形狀,稱為「元寶」,這種銀錠的造型隨後持續了許多世紀。明朝時(西元1436),國家頒布官方命令,稅收一律以銀繳納。從明代晚期至清代,對外貿易中一直是大量使用著銀錠;直至1889年,銀錠的使用才轉為現代銀幣。
而台灣的白銀相關貨幣史,可參考影片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PeIpy6Fivk


 


 歷史上的「黃金:白銀」比例
在黃金和白銀作為全球主要貨幣形式的最初兩千多年,黃金:白銀價值比約為12:1,也就是一枚金幣可兌換12枚銀幣。雖然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比例會略有不同(例如中國明朝時,黃金白銀價值比率為4:1),但大體而言還算穩定。下圖是近七百年來(1344-2004)的白銀價格走勢,藍線為白銀價格,黃線為黃金/白銀(Gold/Silver)價格比例。我們可以發現,1318世紀之間,黃金和白銀價格亦相當穩定於15:1左右,即使16世紀(1545)玻利維亞的Potosi發現大銀礦,造成銀價下滑,但黃金/白銀的比例並沒有改變太多。倒是20世紀以降,白銀價值貶了又貶,2010的今日(1),黃金/白銀的價值比例高達64:1,白銀的價值極其嚴重地被低估,究竟是什麼原因呢?


19
世紀末期由於美國西部銀礦的發現以及採礦技術的發達,確實造成銀價的進一步下滑。但20世紀下半葉起(1960年之後),工業上的突飛猛進,
不論是電池工業、攝影產業、醫療產業,還有後來的電子產業,都不斷地大量消耗白銀估計共消耗了10億盎司的白銀),在需求如此強勁,但全球白銀產量並無明顯增長的狀況下,白銀價格為何會進一步跌至谷底,理由何在?原因在於這段間,全球人類居民都已習慣了紙鈔的使用1913聯准會Fed成立、1971年金本位制系統Bretton Woods system遭取消),隨著老大哥黃金作為金錢的角色變弱,自然白銀的價值就更不受人重視。因此在最近這五十年間,全球各國中央政府、投資者、民眾不斷陸續拋售白銀,而使得白銀供給面尚且充足,價格得以繼續維持低檔。


 


 供需決定價格
然而,不像全球開採的黃金會持續存在地球地表(金塊、金幣、金飾)白銀一旦用於工業,就以化合物方式(銀離子)回到大自然的土壤、河川、空氣中,或者是隨著報廢的鏡面、電子產品遭到掩埋;也因此白銀的地表上存量極迅速地萎縮。下表顯示出1990年全球地表上白銀存量尚有20餘億盎司1940年代白銀存量更高達100億盎司),2009年卻僅剩約6億盎司!若此刻全球採礦業全部停工(不開採地表下的銀礦),則按目前全球年度白銀消耗推估(工業4.5億盎司、攝影1億盎司、銀飾品1.6億盎司、銀具0.6億盎司、銀幣0.6億盎司、其他0.5億盎司,合計共8.8億盎司,不出一年則會用盡地表上的白銀存量,屆時鴻海、台積電、華碩等電子大廠,就買不到白銀來生產電子產品了。既然這樣,現在白銀價格應該暴漲才是啊,為什麼卻還這麼便宜呢?(目前2010/1月的銀價約18美元/盎司,黃金約為1150美元/盎司,實在是如Michale Maloney所言:「如果說黃金被低估為泥巴,那麼白銀就是比泥巴還低賤!」)

目前白銀明明嚴重不足,卻還如此便宜的主因是,在全球的期貨交易市場中,白銀被大量放空白銀的空頭部位是世界上所有商品之冠,遠遠超過稻米、牛奶、石油、棉花、咖啡、銅和黃金,而且這些空單契約(未平倉量)都集中在四個賣家手中,下表可以讓你明顯了解此一事實,至於其中是否有陰謀論,就請讀者自行推敲了。明明沒有如此多的白銀,卻憑空釋出如此巨量的白銀,一旦多方要求空方進行實體交割,屆時恐怕白銀的價格就不僅僅是暴漲可以形容的了。另外打壓白銀的技倆,還有白銀租賃交易和白銀ETF這樣的東西,細節不在此詳述。重點是,這些遊戲早晚會game over的,這些「紙白銀」畢竟都是假的,當人們發現真相而群體擠兌的時候(就像電影白銀帝國中的那一幕),屆時真的就會像電影無間道裡頭的那句經點名言:「出來混,早晚得還。」 


到了那時候,白銀價值會衝向多少,沒有人知道。但是下表提供一個數據給大家參考:近代史的白銀價格,最高點出現在1980(當時的金融危機,造成黃金和白銀大漲),當時白銀報價48.7美元/盎司(註:50.35。若將通膨狀況以美國官方數據(CPI,即消費者物價指數)加以校正,則折合今日美元的當時銀價為130美元/盎司;但我們同時都知道美國的官方CPI指數是經過修飾的,若用實際的通膨數字來加以校正的話(SS-CPI),則當時的銀價折合今日美元為250美元/盎司。(註:SS代表www.shadowstats.com ,是美國的一個民間組織,專門揭發政府的謊言,還原真實的統計數據與資料)

所以,儘管2009年銀價大漲50%,但對比於2009年黃金已重回並屢屢創造新的歷史高點,白銀卻仍距離它的歷史高點有一大段距離,一旦它重新得到他該有的價值,那麼有勇氣與智慧在別人未注意或看不起之際而買入的人,將會得到豐厚的回報。


 


 


近十年白銀供需資料表
最後,附上幾張表格,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了解目前的白銀供需進一步細節。

A.
近十年白銀供需一覽表 (截至2009年底)      [資料出處 http://www.silverinstitute.org]


B.近十年白銀需求走勢圖 (截至2009年底)    [資料出處 http://www.silverinstitute.org]


C.2009白銀量產國家排名TOP20 (截至2009年底)     [資料出處 http://www.silverinstitute.org]


D.2009地表上白銀(存量)供給概況表 (即不含地表下銀礦)  [資料出處 http://www.silverinstitute.org]


E.各種礦物持續開採,預估開採竭盡之年數 (2%年開採增加率推估)


 



在人類歷史上,黃金和白銀從未輸給法定貨幣(通貨),黃金和白銀總在最後獲得壓倒性的勝利。不論是古代的希臘和羅馬、近代的德國馬克(1923)、中國金圓券(1948)和台灣舊台幣(1949)、或者此刻的辛巴威、北韓、委內瑞拉,都一再地重演歷史。美元的崩盤與緊接的全球貨幣重貶,不是「會不會發生」,而是「何時會發生」。


 



歷史上的中國屬於銀本位的國家,從銀兩、銀元、銀票、碎銀的使用,到「銀行」、「銀樓」的名稱,便可推知過去白銀的價值與重要性。從世界的觀點來看,在西元1344年至1844年間長達五百年的時期,國際黃金與白銀價格的比率一直維持在穩定的15:1左右;現今(2009),黃金白銀價格的比例為65:1,白銀價值如此被低估的原因值得深究。同時,財富的祕密也隱含於內。


「在
沒有金本位的情況下,將沒有任何辦法來保護(人民的)儲蓄不被通貨膨脹所吞噬,將沒有安全的財富棲身地。這就是那些福利統計學家激烈反對黃金的秘密。赤字
財政簡單地說就是沒收財富的陰謀,而黃金擋住了這個陰險的過程,它充當著財産權的保護者。如果人們抓住了這一核心要點,就不難理解有人對金本位的惡意誹謗
了。」


~前聯准會(Fed)主席 格林斯潘

2 意見:

  1. 在黃金和白銀作為全球主要貨幣形式的最初兩千多年,黃金:白銀價值比約為 12:1 ,也就是一枚金幣可兌換 12 枚銀幣。雖然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比例會略有不同(例如中國明朝時,黃金白銀價值比率為 4:1 ),但大體而言還算穩定。下圖是近七百年來 (1344-2004) 的白銀價格走勢,藍線為白銀價格,黃線為黃金 / 白銀 (Gold/Silver) 價格比例。我們可以發現,13至 18 世紀之間,黃金和白銀價格亦相當穩定於 15:1 左右,即使 16 世紀 (1545) 玻利維亞的 Potosi 發現大銀礦,造成銀價下滑,但黃金 / 白銀的比例並沒有改變太多。倒是 20 世紀以降,白銀價值貶了又貶,2010的今日 (1 月 ) ,黃金 / 白銀的價值比例高達 64:1 ,白銀的價值極其嚴重地被低估,究竟是什麼原因呢? --------------
    個比例係咪調轉左.......
    [版主回覆05/08/2011 23:28:00]價值比, 例如以前1 兩金4 蚊, 1 兩銀係1 蚊 依家1 兩金64, 1 兩銀只係1 蚊, 所以被低估 我明你講乜, 不過台灣人寫的, 我轉貼過來, 唔搞佢了

    回覆刪除

 

小夢生活 - Dreams Life Copyright © 2011 - |- Template created by O Pregador - |- Powered by Blogger Templates